2011年6月20日 星期一

用呼吸寫書法 工研院「行氣」結合UWB技術 上網時間: 2007年09月11日 打印版 訂閱 字型大小: 關鍵字: 電子藝術 行氣 超寬頻 工研院(ITRI)於9月5日至11日舉辦的奧地利電子藝術節(Ars Electronica Festival)中,展出結合「超寬頻


Click here to find out more!

用呼吸寫書法 工研院「行氣」結合UWB技術

上網時間: 2007年09月11日 打印版 Bookmark and Share 訂閱 字型大小:

關鍵字: 電子藝術 行氣 超寬頻

工研院(ITRI)於9月5日至11日舉辦的奧地利電子藝術節(Ars Electronica Festival)中,展出結合「超寬頻(Ultra Wide Band)非接觸感測器」與台灣故宮博物院典藏的文墨瑰寶的數位電子藝術作品「行氣」,讓參與者用呼吸寫中國書法。

工研院的「行氣」作品,透過尖端科技的運用,表現出華人文化中「氣」的不同層次與內涵。「氣」的觀念建構華人的宇宙觀、醫學,乃至於對人格品評、藝術成就的賞析。

工研院應用UWB科技,每0.1秒即時偵測參與者的呼吸,再將人體內在(呼吸)的變化,描摹故宮博物院典藏的宋代四大名帖「詩帖」、「花氣薰人」、「丹陽帖」及「寒食帖」書法名帖為視覺元素輔以數位音樂,及時映射出來。參與者可透過自己「氣」的豐富運行,與來自東方宋代大師作品有一個獨特的對話,並與原帖作比較,一窺創作者的精氣神。

「行氣」不但在科技藝術界中,首創使用人體呼吸(頻率/振幅)與藝術互動;即便在超寬頻非接觸感測器技術的應用上,也突破傳統,拓展了UWB在國防與醫療以外的運用層面。國際研究主流分析人類情緒數據時,多聚焦在心跳與情緒的關聯,而「行氣」的作品更讓研究者開始發展有關呼吸與情緒的研究與討論。

工研院創意中心主任薛文珍表示:「行氣作品將工研院的尖端科技技術與藝術文化結合,是工研院協助數位藝術的開端,也淬鍊出工研院與藝術的嶄新合作模式。」「行氣」作品的概念及創意總監吳淑敏說:「工研院創意中心團隊發想本作品的初衷,便是希望透過尖端科技的運用,表現氣在華人文化中的不同層次與內涵。將氣的觀念從宇宙觀、醫學,延伸至藝術上新的賞析觀點。」

UWB技術由工研院量測中心與俄羅斯莫斯科航太技術大學(MAI)共同合作並開發成功。UWB最大的創新點是不需接觸檢測者,只要在適當距離內(約1公尺),監測系統即可以低功率脈衝電波量測檢測者的生理訊息(包括呼吸與心跳次數)。因檢測者不需穿戴或黏貼量測裝置,對於嬰幼兒、銀髮族及遠距照護之病情診斷特別有幫助。

另一方面,此系統可連續記錄資料,與傳統生理監測技術不同。UWB採用無線量測,就連監測儀器本身均不需外接感測器,因此操作簡便、維修容易。未來將主要應用於遠距居家照顧,並可能成為未來醫療市場的高階產品代表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